• 005311023/2022-00018
  • 巩义市人民政府
  • 建设规划
  • 2022-01-14
  • 2022-01-14
  • 通知
  • 巩政办〔2022〕2号
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巩义市“十四五”质量强市建设规划的通知

巩政办〔20222

 

各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巩东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巩义市“十四五”质量强市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14日        

 

 

巩义市十四五质量强市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动质量强国、质量强市建设,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29号)及《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郑政〔201549号)工作要求,依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郑政〔202112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质量强市建设规划的通知》(郑政办〔202161号)、《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巩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巩政20217号),立足我市实际,制定了本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巩义市质量强市工作成效

五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巩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围绕质量强省建设责任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从多个层面加强质量工作规划部署,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县(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一)主要工作成绩

1. 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全市工业产品质量取得新成效,全市主导行业铝板带箔、电线电缆等16类产品合格率达96.6%;食品安全监管取得新成绩,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顺利通过复审,全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率100%,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农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工程质量取得新进展,全市报建工程监督覆盖率、受监工程竣工合格率、新开工工程节能标准执行率、两书一牌制度推行覆盖率均达100%。服务质量取得新突破,建成社区家政服务网点3个,医养结合机构2个,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8家。群众质量满意度逐年提高,先后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市)。

2. 质量安全形势稳定

坚持依法行政,优化市场监管环境,深入开展双打”“铁拳”“昆仑等专项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最大力度打造最优准入环境、竞争环境、服务环境、消费环境和法治环境。全年未发生重大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3. 质量基础更加坚实

全市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标准3个、行业标准1个、团体标准2个、企业标准23个。各类检验检测机构达19家;全市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7家。全市83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8家企业通过了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44家企业通过了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全市建立计量标准37项。

4. 品牌建设推向纵深

培育出河南省省长质量奖1个;国家质量标杆企业1家、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13家;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河南省专利奖3高新技术企业129家;绿色食品企业12个、绿色食品24个。小相菊花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竹林镇石鼓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二)经验与亮点

1. 出台专项政策

出台《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巩义市质量提升若干政策的通知(巩政20198号)涵盖了质量品牌、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商标、专利等市场监管业务范围。政策共20项条款20个奖励项目。

2. 加快文旅融合

文旅项目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文创产品开发协同推进,杜甫故里诗词大会、长寿山红叶节等成为品牌节庆,获评全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市。

3. 推动标准化战略

指导16家企业制定企业标准23个,帮扶30家企业健全、完善产品标准体系。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导起草的3个团体标准,河南科泰净水材料有限公司、巩义市永兴生化材料有限公司等参与修订的生活饮用水用聚氯化铝GB158922020均已发布实施。人民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获得河南省电缆行业首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A”级证书。

二、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一是从国际形势来看,数字化、治理重构等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将深刻调整。二是从国内形势来看,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质量安全、消费满意的强大国内市场,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品牌引领工作须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品牌发展不均衡,质量发展创新能力不够。四是质量基础建设有缺口。质量技术基础仍存在不匹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检测检验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实验室欠缺,狠抓质量提升和质量基础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二)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

面对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机遇,巩义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节点城市、全省县域发展的领头羊、郑州西美战略的主阵地,在河南、郑州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十四五时期,是巩义步入城市蝶变的关键期、能级提升的突破期、新经济发展的追赶期、治理现代化的攻坚期、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的考验期。

三、十四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和郑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重大要求,强化的担当、的精神、的劲头、的决心,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县(市)为统揽,进一步完善标准质量体系和创新机制,强化实施监督,夯实技术基础,增强服务能力,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新举措推进质量革命,大幅提升各领域质量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在郑州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挑大梁、走前头,在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中努力争先进位,为进一步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质量基础。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着力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依靠创新增强质量提升内生动力,坚持创新在质量强市中的核心地位。

——协同推进,转变职能。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造力,强化企业质量主体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加大对质量创新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社会监督作用。

——夯实基础,提升意识。强化社会质量基础建设和先进质量管理文化及技术研究,加强质量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社会共治、创建法治环境,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发挥消费者的质量驱动作用。

——标准引领,品牌带动。建设高水平的标准体系,全面提升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水平。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品牌、产业集群品牌、区域公共品牌,高品位文旅品牌,形成一批品牌价值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现代企业,推进巩义特色产业质量提升。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巩义市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县(市)为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实现新突破,质量技术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构建多元共治的质量发展格局,区域质量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努力打造巩义质量新高地,把巩义质量发展建设打造成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郑州西部山水特色公园城市、中原地区独树一帜的宜居幸福城市、黄河流域具有鲜明特征的文旅强市

展望2035年,形成覆盖全域、技术先进、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体系,巩义制造、巩义服务、巩义工程各领域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面实现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经济发展高地和先进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典范,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文旅强市、生态强市成为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 具体目标

1)产品质量目标。到2025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质量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品种、质量、效益显著改善,节能环保性能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专栏1产品质量主要量化指标

工业产品

1. 重点工业产品(不含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发现率不高于5%

2. 出口工业产品检验合格率98%以上。

食用农产品

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

食品药品

1. 食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2. 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0个产品;

3. 药品零售企业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以上;

4. 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经营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

2)工程质量目标。到2025年,工程质量稳定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显。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

专栏2工程质量主要量化指标

工程

1. 型工项目验合格100%

2. 工程验合格98%

1. 标准要求行率100%

2. 工建节能计标执行100%

1. 受监工程量验合格100%

2. 建成区内屋建与市工程量监覆盖100%

3. 新建建筑绿色设计率达到100%,执行率达到100%

交通工程

1. 干线新(改、扩)建工程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

2.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

3. 其他交通建设和养护改善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

水利工程

1. 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2. 综合优良率达到省下达指标要求。

3)服务质量目标。到2025年,基本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建成一批省级、市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示范点,骨干服务企业品牌价值进一步显现。生产性服务领域服务体系健全、运行规范,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价值充分体现。生活性服务领域标准覆盖率和服务规范性大幅提升,服务质量满意度稳步提升。建成一批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和项目,行业自律和诚信意识明显增强。

专栏3服务质量主要量化指标

服务标准化

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0个以上。

顾客总体

满意度

1. 金融、现代物流、商务、交通运输信息、外包服务、研发设计、售后服务、会展服务、检验检测、评估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达到80分以上;

2.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旅游、物业管理、文体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满意度达到75%—80%以上。

宏观质量领域服务质量指标

1. 政府服务质量:政务服务中心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2. 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培育4A级以上旅游景区13个,创建省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13个,游客投诉处理及时率95%以上;

3. 民生质量: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万个,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全市每万人全科医生数量≥3人;

4. 城市建设和管理质量:供水、供气、供电等服务质量稳定,市民满意度逐步提升。

4)品牌和知识产权目标。到2025年,全市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品牌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品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品牌培育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数量和知名品牌数量显著增加,品牌价值显著提高,品牌培育成果有效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专栏4品牌发展主要量化指标

序号

指标项

培育数(参考数量

1

中国质量奖

力争1个(含提名奖)

2

省长质量奖

2(含提名奖)

3

市长质量奖

2(含提名奖)

4

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3

5

质量品牌示范区

1

7

食品安全示范县

1

9

中国专利奖

1

10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12

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

13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4.5

5)质量基础发展能力目标。到2025年,质量基础发展能力整体跃升。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系统完整、高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社会治理的支撑更加有力。

专栏5质量基础发展能力量化指标

类别

指标项

数量/质量

标准领域

企业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

10-12

标准领域

省级标准化试点

5-6

标准领域

标准领跑者企业

1

计量领域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总数

20-100

检验检测领域

注册在本市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

1-2

认证认可领域

认证管理体系培训人数

100

认证认可领域

认证证书总数达到

1000-1500

四、十四五重点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

(一)建立四大机制,保障质量强市稳健运行

1. 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

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标准引领和品牌带动战略。将质量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谋划,作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第一要务来落实。一是强化大质量责任体制建立。以创建河南省质量强县示范县为抓手,加强部门联动,强化会商研究,注重总结提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的大质量格局。建立健全质量引领、市场化改革、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城市规划、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保障等领域联动机制,并进一步细化形成制度、标准和规范加以保障落实,完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巩义市城市特点和产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制。二是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实施质量强企战略,强化全员质量管理,通过推进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卓越绩效孵化基地建设,定期分析座谈交流及质量安全约谈制度,开展诚信宣传、质量提升、加大执法力度等多项措施,推进部门监管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将发挥企业质量责任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放在突出位置。三是强化大质量共治格局。进一步明确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政府部门各自的质量责任,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深入开展质量强县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大质量社会共治格局,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和发展。

2. 建立现代化大监管机制

一是积极转变监管理念、方式方法,持续深化放、管、服制度改革及商事制度改革,不断创新监管理念,探索行政审批与监管有效衔接机制;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统筹布局强化对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的监管,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构建行政执法队伍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违法行为,依法维护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快质量法治建设、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进一步为企业升级发展提供优良的质量发展环境。三是建立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综合监管、协同监管、审慎监管、包容监管、分类监管、信息公开监管、标准公开监管以及多元共治等新型监管的方法和工具,不断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有效和高效实施监管。四是努力实现监管程序规范化、监管证据视频化、监管结果数据化、全程监管智慧化的现代化监管模式。五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质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落实消费维权信机制和投诉公示制度,激发消费主动维权意识。

3. 创新大市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完善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消费者多方参与的质量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深入推行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市场消费体系,推动建设行业竞争性质量指标数据库,引导企业对标提质增效,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新闻媒体、消费者等社会监督作用,推动质量监管社会共治。

4. 探索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

加强宏观质量统计分析,积极防范质量、安全、金融、环境、生态、文化、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等方面的风险。应用质量大数据、质量风险分析模型、消费安全分析模型、产品检验检测、服务质量评价、顾客消费体验等方法和工具开展质量水平评价。积极开展全要素生产效率评价、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等,定期开展质量强市效果评估工作,以评估促进质量提升工作的落地和执行。

(二)严守质量底线,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1.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进一步提高政治意识、风险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落实各级安全监管责任,加强督导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守住安全底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企业质量自我声明、质量追溯、质量安全事故报告、缺陷产品召回等制度,全面推行质量安全责任制。推进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为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保障。

2. 加大质量监管和执法力度

始终坚持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来抓。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加强质量监督,扶优治劣,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执法打假,严厉查办制假售假和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质量违法活动,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质量违法行为。在工程建设领域重点打击转包挂靠,深入治理违法发包分包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加大电商质量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

3. 不断加强质量风险防控

形成质量安全社会共治格局,按照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牵头落实、社会各方参与的原则,把部门监督、行业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建立社会共治工作机制,开展质量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联动协调机制,切实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完善部门质量信息通报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引导行业、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行业自律。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鼓励消费者对劣质产品和服务及时举报,强化自身维权意识,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监督质量的良好局面。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加强质量宣传,及时披露质量违规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推动形成质量共治格局。

4. 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及重点工业品监管

1)遵循四个最严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系列部署,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严把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关、食品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关等食品安全六道关口;健全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体系、食品安全属地责任体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等八大体系;深入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提升行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行动等十大行动,建立食品安全执法和从业人员培训和考试信息化系统,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2)构建更加科学的现代化药品流通、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体系。严防安全风险,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对流通、使用环节实施严格监管,持续开展执业药师挂证、违规网络销售药械、违规使用化妆品原料等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净化药品、器械和化妆品市场秩序。创新监管手段,探索开展互联网+监管模式,配合生产端完善药品零售领域追溯体系建设以及新生业态监管。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完善监管技术支撑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专家智库建设,夯实专业化监管基础,推进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市场主体的安全责任,构建多元、和谐的社会共治格局。继续深化药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药品产业创新扶持政策,支持医药研发创新和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3)深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现代化。探索提升安全监管效能,督促企业落实管理责任,健全风险会商研判协同机制,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进行动态管理,提高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综合运用市场化机制、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督促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推广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强化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安全监察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安全监察机构执法能力。

4)打造闭环式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消费品为重点,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多管齐下,加强市场监管执法。聚焦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消费品,强化服装、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建材等质量监管。深化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改革,全面提升质量监督服务提质增效升级的工作效能。加强生产与流通领域监管联动,加大在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力度。全面提高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处置能力,及时跟踪监测和防范化解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质量提升行动

1. 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质量提升行动

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全过程质量提升帮扶链条,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巩义市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0家(目前129家),郑州市科技型企业达到400家(目前280家)。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平台培育工作,新培育省级创新(研发)平台15家,加强大院明所引进,力争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倍增(目前2家)。加快建设郑州技术要素交易市场,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0亿元。

2. 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

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工厂。实施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以上。

3. 开展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提升行动

持续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加大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的质量监管与检测水平。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农业现代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新增绿色食品10个。深入推行食品安全“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骨干食品企业促进计划,打造一批本土优秀食品品牌。有序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4. 开展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

落实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力争创建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1家以上。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建设信息化城乡高效配送体系。积极融入做大做优做强多层次资本市场郑州板块体系贯彻实施企业上市挂牌千企展翼行动计划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大力促进消费升级针对一老一小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积极发展新零售商业模式着力营造现代消费场景针对中高收入群体提升高品质居家、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完成国家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社区服务网点建设任务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积极培育消费新模式围绕个性化、差异化等消费升级特点加快商贸业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等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加快推进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着力提升星月商圈、豪布斯卡商圈等发展水平持续激发夜间经济发展潜力做大做强夜间经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谋划举办巩义市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壮大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着力满足新消费需求推动互联网与更多传统消费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共享经济推动5G试点城市及5G基站和规模组网建设5G规模化商用实施5G+示范工程落地一批应用示范项目

5. 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

推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优化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地评选机制,提升建筑工程参建各方质量意识。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创新建筑方案设计优选制度,提升勘察设计质量,打造建筑精品。大力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报建工程监督覆盖率、受监工程竣工合格率、新开工工程节能标准执行率、两书一牌制度推行覆盖率均达100%

6. 开展文化和旅游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不断完善提升巩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巩义市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依托巩义文旅云平台,提供菜单式、点单式服务。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二是加快黄河流域具有鲜明特征的文旅强市建设,积极融入郑州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大文旅格局。加快推进康百万丝路文化城、雅居乐罗曼小镇、明月养生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文旅项目。创新发展旅游服务新业态、鼓励线上线下旅游服务融合发展。培育扶持一批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三是对巩义市内所有A级旅游景区进行意识形态强化、服务质量提升、景区品质提升、智慧景区建设、景区宣传营销、安全景区建设、舆情处置能力等工作安排部署,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3A景区提档升级,争创4A级旅游景区。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找差距、补短板,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方案,加强各部门联系,明确创建工作职责,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办好全民健身活动赛事,开展适应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着力推进赛事活动品牌化、系列化,办好巩义运动会、马拉松等赛事,提高群众体育吸引力。积极引导城乡居民自行组织、自主服务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城乡民众参与群众性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积极开展社区运动会,打造线上与线下比赛相结合、居民广泛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社区体育赛事和活动。

7. 开展城市建设管理质量提升行动

编制《巩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突出把巩义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西美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县(市),构建大城小镇发展格局,打造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深入开展序化、洁化、绿化、亮化行动,持续推进以路长制为载体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改革。提升城市供水、供气、排水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加快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技术路线和标准,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促进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铺设各类燃气管网800公里,推进规划保留村燃气进村入户全覆盖。新建供热支干管网20公里、小区热交换站20座,新增城区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力争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8%38%以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功能,逐步完成市政、执法、环卫、停车、渣土、照明、绿化及公用事业等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系统建设,打造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8. 开展社会民生质量提升行动

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实施健康巩义行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县市提供健康保障。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规模及覆盖面,全市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0%,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6%。开展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增加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全面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实施校长队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治理能力提升、互联网+教育发展等五大工程。优化普通高中布局调整,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提升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水平,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郑州商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完善专业体系,深化院地合作,打造商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支持郑州城建职业学院建设,打造具有专业特色、就业优势明显的高等职业院校。引进省内高校到巩义合作办校,在土地规划、项目建设、城市功能配套等方面为高校和城市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9. 开展政府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根据郑州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行动方案,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和分类审批的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政务服务手机端郑好办”APP作用突显为契机,以一件事集成服务为引领,坚持网上办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扎实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群众体验最优的政务服务标杆城市。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统筹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1. 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促进政策

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20212035)》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0号),建立巩义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做好全市知识产权战略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强对市场主体开展驰名商标申请的指导,加大地理标志申请的审查、确权相关前置服务工作,帮扶有关镇、街道开展地理标志认定申请。

2. 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支持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健全知识产权出资入股和退出机制,降低企业融资、维权成本,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建立高价值专利的指标体系,从专利布局、专利运营和维权保护全链条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部门联动,统一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标准和办案指引,实施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维护知识产权权益人合法权益;构建快速授权、确权、维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有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业队伍,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加强电子商务、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明确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责任,引导电商平台经营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3)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仲裁体制机制,依托智慧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预警防范能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社会治理,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社会保护三张知识产权保护网

(五)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奠定质量崛起基石

1.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全市标准工作的领导,强化标准化主管部门统筹职责,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推动社会共建共享,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共治格局。强化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标准化工作,出台对标达标工作指引,开展达标对标提升行动,强化标准体系科学规划、有效实施、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引导和支持技术优势企业在高精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关键环节,推行一批地方标准。规范发展团体标准,支持社会团体以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为目标,制定团体标准引导行业发展。鼓励企业制定实施高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监督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以标准形式推广试点示范成功经验,更好发挥试点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2. 加强计量体系建设

围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计量测试需求,加快发展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帮助企业加强计量测试数据的积累、分析和应用,推进产业过程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提质增效。重点加强能源资源、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先进制造业等方面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鼓励企业加强量传溯源标准建设,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建立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计量人才培训机制,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

3. 加强认证与检验检测建设

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引导企业开展自愿性认证,加大绿色食品认证力度,扩大绿色标识应用范围,落实绿色产品认证结果采信,积极推广有机产品认证,助推精准扶贫,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企业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提高企业检验检测的便利化服务能力。

4. 强化一站式服务

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合格评定、市场监管、质量管理工具方法为核心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以知识产权、品牌建设等为延伸,强化协同服务、精准服务和高效服务,支持质量技术中介机构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综合服务,实现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活动,推行智能制造、精益生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高效生产方式。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企业的质量水平、管理能力、经营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整体提升。

(六)强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提升城市质量发展水平

1. 培育城市质量文化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扎实开展质量强市工作,走质量优先、质量制胜的发展道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质量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一批政策研究成果,丰富城市质量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倡导各行各业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探索设立工匠奖,开展百家品牌、百名工匠活动,加大对优秀企业家、优秀工匠专题报道,讲解品牌故事,引导广大企业牢固树立讲质量、求品质、重诚信的文化氛围,推进企业质量文化发展。

2. 创新质量文化教育

全面加快提升市场监管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综合素质与服务对象、管理要求相适应,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机制,切实提高监管的效率。创新质量教育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引导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开展专题质量教育。加强对企业员工质量知识的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加大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企业卓越绩效示范基地科普基地建设,传递先进质量理念与实践,加强质量文化教育。

3. 打造质量人才队伍

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实施质量领军人才支持工程和青年英才成长工程,围绕质量提升优化质量人才供给。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完善质量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建立质量专家数据库,发挥质量智囊作用。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建立质量经理人才培养机制,推动质量人才专业资质国际化。加强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对外交流,重点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品牌管理师、环境检测师、工程监理师等高层次质量人才,切实提高企、事业单位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

4. 强化全民质量意识

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的文化理念,不断加强质量公益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入开展全国质量月”“中国品牌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标准日”“世界计量日”“世界认证认可日及质量科普知识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和各单位、企业质量品牌文化传播的主力军作用,将质量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活动等实践工作中。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

五、支撑与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强化质量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巩义市质量强市领导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质量发展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统筹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强市建设、质量品牌发展、质量基础建设等重要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落实巩政20198文件,保障质量强市战略工作必备经费。持续开展市长质量奖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质量奖企业示范引领,营造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创先争优良好氛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崇尚质量的价值导向。各职能部门要结合职能,加强对质量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及质量强国、质量强省和质量强市政策的宣传,强化部门联动,每年全国质量月为抓手,动员社会各领域广泛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科普宣传。组织好“3.l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化日等主题活动,营造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健全评价机制

落实好郑州市政府质量强市工作专项考核目标,在考核中敢于争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质量工作考核目标作为推进质量提升的有效抓手,认真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构建统一权威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根据本规划内容,制定评价办法,对质量强市领导组成员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任务落实到位,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主办单位: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河南省巩义市中原西路 邮编:4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