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方针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六项建设”,千方百计破解难题,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国民经济保持了积极增长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14.7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97.7亿元,增长11.2%。
二、农 业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 6.9 亿元,增长 3.1%。全年粮食总产量 15.7万吨,比上年增长0.83%。其中:夏粮产量 7.9万吨,增长1 %;秋粮产量7.8万吨,比上年增长0.65%。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水果产量24416吨,比上年增长11%。蔬菜总产量46183吨,比上年增长 9.3%,油料产量 4959吨,比上年增长4.4%,棉花产量461吨,比上年下降29.3%。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6家,其中,郑州市级12家,2家农业企业进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新申报认定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郑州市级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
造林绿化有序进行。全年成片造林面积达2390.6公顷,比上年下降31%;成林抚育面积 6598公顷,比上年下降10.6%;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592公顷/次;当年新育苗面积145.8公顷,四旁植树101万株。
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产量23105 吨,比上年增长 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794吨,比上年增长4 %;禽蛋产量9359吨,比上年增长2%;奶类总产量 5019吨,比上年增长0.9%;水产品产量980吨,比上年下降15.4 %。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55.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农用拖拉机达到15222台,比上年增长2.2%;农用运输车达到5467辆,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13256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轻工业完成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重工业完成2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5%;金属制品业完成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详见附表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实现利税总额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工业产品产销率达 96.8%。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 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企业9 家,亏损面为2.3 %,亏损企业亏损额1.9亿元,比上年下降12.9%。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全市资质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79.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54.2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54.2万平方米;实现营业利润 4561.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4.3 亿元,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比上年增长17.8%。城镇完成投资 214.5亿元,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占0.1%,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占73%,第三产业投资占26.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亿元,增长26.2%。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市在建超亿元项目达到73个,完成投资106.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8个,完成投资86.2亿元。投资6.3亿元的豫联集团再生铝合金锭、投资4.5亿元的恒星科技钢帘线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45亿元的豫联集团3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总投资15亿元的万达铝业铝深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运输旅客9662 万人,比上年增长 5.9%;运输货物8086万吨,增长9.4 %。全年共完成旅客周转量43746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9%;完成货物周转量54706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4 %。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8721万元,(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513万元,比上年增长21.1 %;电信业务总量162209万元,增长9%;本地电话用户期末数144523户,比上年下降4%;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8.13万户,比上年增长21%;互联网用户达到80846户,比上年增长3.8 %。全市电话普及率为89.1部/百人。(按2009年人口数据计算)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分地区看:城镇零售额114.1亿元,增长 18.1%,乡村零售额9.6亿元,增长 15.8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0.2亿元,增长16.9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10年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狠抓产业集聚区招商、战略重组招商、服务业招商、以商招商,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引进内资65.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4亿美元。全年出口总值2.1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6.8%。我市被评为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和郑州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
旅游业快速发展。我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全市共有旅游景点11个,风景名胜区1个。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233.7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 %;旅游收入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0 %。继续推进旅游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总投资9.5亿元的11项旅游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杜甫故里主体工程、青龙山慈云寺祖林主体工程、长寿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相继完工,投资3500万元的南部山区旅游通道启动建设。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1亿元,比上年增长 14.1%。一般预算支出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一般公共服务费用支出2.7 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亿元,比上年下降8.3%;医疗卫生费支出1.9亿元,比上年增长68.3%;教育费用支出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城乡社区事务费用支出2.4亿元,比上年下降1.6%。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04.6亿元,比年初增加28.9亿元,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为121.6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元,增长33.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3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增长11.1%。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 38016万元,比上年增长76.3%。其中人身保险收入17376万元,比上年增长1.4%;财产保险费收入20640万元,比上年增长3.7倍。人身保险赔款金额728 万元,比上年下降87 %;财产保险赔款金额 4686万元,比上年增长99 %。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10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3535人,全年科学技术费用支出4509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市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活动,2010年取得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全年共实施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3 项,其中国家级 4项,省级7 项,郑州市级22 项。2010年末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2010年申请专利技术292 项,其中发明专利56项,实用新型专利162项,外观设计专利74项。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10年底,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103人,质量检验机构 1 个,计量监测机构 1个,全年共监督抽查各类产品 842 批次。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资1.2亿元的二中东校区顺利招生。总投资7280万元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已完成投资5800多万元,竣工项目103个。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普通高招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551人,被重点大学录取381人,其中清华大学1人,北京大学2人。2010年全市共有高中(含职专)16 所,在校学生22324人;初中38所,在校学生24697人;小学校95所,在校学生49779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教职工人数达到10163人,其中专任教师915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 21146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迅速,全市共有 25个镇(办)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19个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2010年有 51797人参加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继续实施达标文化站、文化大院创建工程,全市达标文化站达到12个,达标文化大院达到250个。2010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 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共有广播电台1 座,电视台1 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万户。群众文艺活动更加活跃,全年文艺广场共举办活动154 场次,观众达30万多人次。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2010年,新建成了47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57万多人。2010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1个(包含社区服务站及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6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有床位数2117张,卫生技术人员2879人。全年改造镇卫生院3所,新建达标化村卫生室48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全市共组织群体性竞赛活动14次,其中大型比赛3次。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学校体育更加活跃,有86%以上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
中心城区建设全面加快。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为重点,加速推进东区建设和老城改造,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投资2亿元的市民文化艺术中心暨图书馆工程、投资1亿元的东区集中供热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东区绿化、惠民北路、瑞阶路、和平路中段等工程全面竣工,河大大厦、东部供水一期等工程进展顺利。我市顺利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人员280人,环境监测站1个,监理站 1个,危险废物和辐射管理中心1个,污水处理厂1个。环保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执法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共完成限期治理污染企业58家,止2010年有952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烟控区1个,面积19.3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5.7平方公里。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93元,比上年增长 10.3 %;人均消费支出9193元,比上年增长10.3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14元,比上年增长12.2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31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3.4%。
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3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43.9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98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10年全市共有福利院20个,床位 970张,收养人数达到585人。全市各种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2.4万人次,全市进入城镇低保达到1824户,总计4359人,农村低保达到10061户,总计23939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达到149585人,企业职工达到52042人,机关事业达到 18599 人;离退休人员社会统筹人数中,企业离退休达到13306人,机关事业达到5586人;全市失业保险人数中,企业单位达到39185人,机关事业单位达到16613人。职工医疗保险人数达到5155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到43583人,参保率达到 7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深入推进, 门诊补偿比例和住院补偿比例继续提高,全年补偿金额8046万元,农民参保率达到9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由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处于数据处理阶段,暂无人口相关数据。
4、工业产品产量为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附表1:
2010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10年 比上年增减%
一、 农产品产量(吨)
粮食 156822 0.83
夏粮 79213 1.0
秋粮 77609 0.7
油料 4959 4.4
棉花 461 -29.3
蔬菜 46183 9.3
水果 24416 11.0
肉类 23105 2.0
蛋类 9359 2.0
水产品 980 15.4
二、工业产品产量
发电量 67.2亿度 24.2
原煤 424.2万吨 3.9
耐火材料制品 777.3万吨 21.3
钢材 29.3万吨 -4.9
电解铝 40.3万吨 -2.6
铝材 144.9万吨 21.9
铁合金 28.6万吨 62.7
钢绞线 52.3万吨 65.9
自来水 723.7万立方米 11.7
工艺美术制品 21.7亿元 22.8
软饮料 2.1亿元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