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三个集中”为统揽,”八个一百”为抓手,克服宏观调控带来的不利影响,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据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11889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311万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465488万元,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402090万元,增长9.9%。人均生产总值24195元,比上年增长20.2%。三次产业结构为2.3:76.7:21.0。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增加值1291270万元,增长27.6%,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7.5%,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80217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6.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占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为83.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小幅上涨。200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7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价格中仅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余各类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土地、资金、煤电油运等供应较为紧张;城市建设投入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快,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外向型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强,招商引资的质量还不够高;经济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
二、农 业
全年粮食增产,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年粮食总产量169096吨,比上年增产4.8%。其中:夏粮产量86961吨,减产5.9%;秋粮产量82135吨,增产19.2%。全年经济作物总面积达7104公顷。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养殖迅速发展,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落实,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退耕还林等工作的扎实推行,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造林绿化取得新进展。全年成片造林面积达1733公顷,成林抚育作业面积7529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0260公顷/次,比上年增加2857公顷/次;当年新育苗面积160.6公顷,四旁植树81.6万株。
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年肉类产量19413吨,比上年增长4.7%,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6309吨,增长2.0%;禽蛋产量12535吨,减少1.5%;奶类总产量4000吨,比上增长25.3%;水产品产量1125 吨,减少10.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0.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14625台和5458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1.7亿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403公顷,比上年增加208公顷;旱涝保收田12692公顷,比上年增加181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产销基本衔接。2004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34461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887909万元,比上年增长30.6%;限额以下和个体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6707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工业产品产销率97.7%。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853507万元,比上年增长46.5%;实现利税总额244188万元,增长34.2%;资产负债率65.3%。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20904元/人,比上年增长32.8%。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98.9,比上年提高了26.6个百分点。但仍有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下滑。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2079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8%;亏损企业18家,亏损面为5.3%,亏损企业亏损额3742万元。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0872万元(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核算),比上年增长38.7%。全市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工程个数104个,施工面积4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64个,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6.7万平方米,实现营业利润1168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6507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41.0%,其中:城镇完成投资484243万元,增长53.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32264万元,增长21.3%。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市定重点工程100项,明泰铝业15万吨铝板带、顺源织业5吨铝板带、第五耐火材料总厂2万吨硅砖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产,成功学院一期、行政中心综合办公大楼等投入使用,紫荆南路、城东路等顺利完工。石河道生态园、新华路街景改造等工程进展顺利,这些重点工程的完工和建设,为我市经济发展和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增添新的活力。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公路运输旅客3803万人,比上年增长13.9%;运输货物3600万吨,增长27.3%。全年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22949万吨公里(公路运输),比上年增长31.1%;完成旅客周转量11590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7%。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1430万元,(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1.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94万元,比上年增长4.3%;电信业务总量10537万元,增长5.9%;移动通信业务总量48399万元,增长72.2%;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6.5万门;固定电话到达户数187006户,年末市话、农话到达户数145244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55800户,增长37.3%;互联网用户达到11167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55.7部/百人,比上年提高8.9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431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地区看:城区零售额302835万元,增长50.0%,农村零售额205596万元,下降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0552万元,增长11.2%;餐饮业零售额92542万元,比上年增长90%;其他零售行业零售额15337万元,下降41.3%。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50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倍;全年出口总值78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倍。
旅游业持续发展。2004年景区景点共接待国内游客75万人次。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2094万元,比上年增长53.6%,增速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0111万元,比上年增长61.7%。新口径工商税收35712万元,比上年增长21.8%。财政支出104867万元,比上年增长45.4%;用于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19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城市维护费支出2722万元,比上年增长31.7%;基本建设支出1623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1126万元,增长267.1%。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8240万元,比年初增长7.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84820万元,比年初减少1063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款为643507万元,比年初增长8.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86817万元,比年初下降5.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8519万元,比年初减少35771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8726万元,比年初减少2780万元。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12872万元,比上年增长42.5%。其中人身保险费收入10492万元,比上年增长63.7%;财产保险费收入2380万元,比上年下降9.3%。人身保险赔款金额721万元,比上年增长60.6%;财产保险赔款金额16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00人,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357万元,比上年增长73.3%。全市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全年共取得科技进步成果奖27项,其中:省级1项,郑州市级3项。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44项,其中,国家火炬项目1项,省级8项,郑州市级31项。当年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8项,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2004年末,授权专利技术共5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已挂牌运作的产学研基地28家。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4年末,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130人,质量检验机构2个,计量监测机构1个,锅炉所1个,全年共监督抽查产品1050个批次。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3所,在校学生16599人,比上年增加1258人,当年毕业学生4848人;普通初中50所,在校学生61586人,初中入学率99.9%,当年毕业学生20408人;小学校141所,在校学生67914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当年毕业学生1544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628人;全市共有成人技术培训学校309所,2004年有2000人参加实用技术上岗培训。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412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2004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1个。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4.8万户。群众文艺活动更加活跃,全年文艺广场共举办活动216场次,观众达30多万人次。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市档案馆年末存放各类档案资料达91443卷(册)。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有床位数1534张,卫生技术人员2618人。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53.1万人进入互助共济、协约抗险医疗保障体系。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全年共组织群众性竞赛18次,其中大型比赛6次。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展开,学校体育更加活跃,有96.7%以上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12人,向社会输送体育骨干人才96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人员214人,环境监测站1个,监理站1个。环保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执法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共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52个,治理污染企业70家,当年有70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建成烟控区1个,面积12.6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6.33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成效。2004年年末全市总户数204952户,总人口791708人,其中城镇人口284953人,城镇化率达36.7%。全市人口出生率9.45‰,死亡率5.58‰,自然增长率为3.8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4年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059元,比上年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2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消费支出5603元,增长12.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77元,比上年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30元,比上年增长1.8%。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8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全市共有福利院19个,床位886张,收养人数540人。全市各种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5万人次,全市城镇进入低保人数6151人,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15021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4年,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1175人,离退休费社会统筹人数8908人,参加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人数49000人,医疗保险人数30980人。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中的人口数据均采用百分之三人口抽样调查数。
3、工业产品产量为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