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九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完成。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82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24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701788万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248355万元,增长1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435元,比上年增长12.7%。“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0%,基本完成“九五”计划确定的目标。
市场物价降幅缩小。2000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0%,降幅比上年缩小3.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2%,降幅比上年缩小2.7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7%。
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结构调整缓慢;产品科技含量相对偏低;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国企改革中新增下岗职工多,再就业压力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农民收入增长减缓。
二、农 业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0年农业生产形势见好,但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整个农业生产呈现出增产不增值的现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69022吨,比上年增产1成。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9183公顷,产量70192吨,增产13.2%;秋粮播种面积28909公顷,产量98830吨,增产7.8%。随着优质专用小麦、高蛋白无药饲料玉米和小辣椒的种植以及食用菌专业户和养殖专业户等的进一步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造林绿化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71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4835公顷,比上年增加1529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511公顷。
畜牧、水产业增势旺盛。全年肉类总产量18374吨,比上年增长39.0%,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5160吨,增产37.8%。水产品产量781吨,增产34.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8.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12464台和2745辆,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40.3%;全年农村用电量11022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加6737万千瓦小时,增长6.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204公顷,比上年末增长1.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2000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71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39131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限额以下和个体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0175万元,增长13.3%。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0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50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3.0%;产销率达9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07872万元,增长1.9%;资产负债率70.35%,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16.51,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计算)。但仍有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61606万元,下降2.1%;亏损企业36家,亏损面头10.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13家,比上年减少3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925万元,下降50.8%。
建筑业大幅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0302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全市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工程个数52个,当年竣工23个,完成房屋竣工面积5.23万平方米,实现利润222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288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市及市以上投资36577万元,增长57.1%;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42420万元,增长86.8%;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30291万元,增长5.7%。从投资渠道观察,基本建设完成16076万元,增长87.5%;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2214万元,增长10.9%;其他投资567万元,下降18.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00万元。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市定重点工程20项,市二电厂联营铝厂2.5万吨电解铝生产线、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农网改造和陇海路修建等顺利完工或完成年度计划。食用菌开发、供气、供热、市博物馆和电信大楼等工程进展顺利。这些重点工程的完工和建设,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交通和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公路运输旅客2842万人,比上年增长6.5%;运输货物2093万吨,增长5.4%。全年共完成货物周转量75374万吨公里(公路运输),比上年增长6.2%;完成旅客周转量8869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7%。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353万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96万元,增长12.7%;电信业务总量11183万元,增长30.9%;移动通讯业务总量16174万元,增长63.0%。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0.65万门,增长20.9%;年末市话、农话到达户数分别为42586户和107976户,分别增长30.4%和59.5%;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2428户,增长70.9%;因特网用户达到3626家,比上年增长2.7倍。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18.98部/百人,比上年提高2.94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指导下,我市商品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775万元,比上年增长10.6%,(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1.7%)。分地区看:城区零售额137058万元,增长7.1%;农村零售额167717万元,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6674万元,增长11.6%;餐饮业零售额58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制造业零售额60189万元,增长9.0%;其他零售行业零售额49039万元,增长3.4%。“九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123.5亿元,年均增长18.2%。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发展受阻。全年出口总值(直接出口)37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6.2%。利用外资下滑。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38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1.5%。
国际旅游业迅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际游客3050人次。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税收持续增长。2000年,全市新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2475万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工商税收23178万元,增长17.6%。财政支出36739万元,增长8.7%。其中:用于文教科学事业费支出7828万元,增长16.5%;用于城市维护费支出1569万元,增长41.5%;用于基本建设支出1017万元,增长33.3%。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金融形势正向好的方向转化。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1626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8.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535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4169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6.8%。各项贷款余额491805万元,比上年末减少5.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90829万元,比上年末减少7971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28133万元,比上年末减少80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4351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人寿保险费收入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9.2%;财产保险费收入1751万元,增长20.8%。人身保险费给付金额555万元,下降27.4%;财产保险赔款金额693万元,增长11.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2000年,我市成功地举办了高新技术项目科技成果洽谈会,全市人民的科技意识增强,科技热情进一步提高。2000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850人,比上年增长8.4%。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达482万元,比上年增长62.3%。全市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全年共取得科技进步成果奖8项。其中:郑州市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31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8项,郑州市级18项,巩义市级4项。2000年全市共有技术创新试点企业20家,已挂牌运作产学研基地21家,有1家企业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0年末,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118人,质量检验机构2个,计量监测机构1个,全年共监督抽查产品540批次,抽查商品367批次。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0年,我市成功地进行了以全员聘任合同制为核心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高考升学率再创新高。2000年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2所,比上年增加3所,在校学生9056人,增加2318人,当年毕业学生1729人;普通初中73所,在校学生52463人,增加7651人,初中入学率98.9%,当年毕业学生12017人;小学校298所,在校学生114170人,小学入学率100%,当年毕业生22189人。全市共有成人技术培训学校184所,2000年有71739人参加实用技术岗位上岗培训。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2000年,全市共有艺本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1个。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千瓦以上电视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4.25万户,成功地举办了10期河洛艺苑。全年共出版《巩义报》291万份。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市档案馆年末存放各类档案资料达80198卷(册)。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有病床1478张,卫生技术人员1790人。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49.2万人进入互助共济、协约抗险医疗保障体系。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全年共组织群众性竞赛16次,其中大型比赛4次,成功地举办了三运会。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展开,学校体育活动更加活跃,有96.3%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6人,向社会输送体育骨干人才11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人员163人,环境监测站1个,监测人员31人。全市共有森林公园2处,风景名胜区5个,总面积99.68平方公里,覆盖率为9.6%。环保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执法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共完成限期治理项目275个,完成投资20091万元,治理污染企业275家,关停严重污染企业 22家,有186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建成烟控区1个,面积12.6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6.33平方公里,在市区继续实行环境监测周报制度。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0年全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7524元,比上年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25元,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9%),人均消费性支出4345元,减少0.4%;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67元,比上年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6元,增长4.3%。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
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1.6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8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全市共有福利院18个,床位206张,收养人数146人。我市社会各种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41325人次。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0年,全市农村养老保险人数5605人,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面达100%。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9957人,离退休费社会统筹人数6914人。
注:1、公报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邮电业务总量增长速度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
2、人口有关数据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核查,结果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另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