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阐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各个行业的自觉行动。
以前建筑工地给大家的映像就是脏乱差,漫天的飞扬衬托着一片“繁忙”的景象。近年来,随着政府一系列的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实施,建筑工地的面貌已经得到大大改善了。其中采取围挡喷淋的措施,在治理工地扬尘方面成了标配措施,也纳入了对工地的考核内容,客观上围挡喷淋在扬尘治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使用过程也发现了存在的许多弊端,有必要采取新的技术和工艺,改进工地扬尘治理的方式。
现状:围挡喷淋设施对老百姓出行带来不安全因素,水资源的浪费严重,设施材料设备可重复利用率低。
分析:建筑工地围挡设置喷淋措施出发点是治理工地扬尘,但是大部分工地围挡喷淋对扬尘来源最大的施工主干道路降尘效果不好或者无法到达抑尘效果。问题在于大部分的建筑工地围挡一般都设置在红线上,围挡内侧常规布置一些材料堆场、加工场、临时设施等,围挡喷淋设施与主干道存在一定距离,所以喷淋不能有效覆盖,围挡喷淋是否对抑尘起到多大效果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水资源是宝贵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一个5万平米的中型项目,一年下来喷淋用水量超5000吨,不仅大大提高了成本,特别是水资源的浪费让人心痛。围挡喷淋设施材料设备一次性投入大,大部分无法回收再利用,浪费严重。环保的投入造成了本身不环保。同时,围挡喷淋对行人出行带来不安全的隐患,主要表现在围挡喷淋长期撒落的水雾会滋生青苔,人行道湿滑,危害市民出行安全。
为此,建议:
鉴于围挡喷淋扬尘效果不突出,还存在安全隐患,资源浪费等缺陷,建议市城市管理局、环保局、住建局等部门根据工地坐标情况灵活运用,逐步取消,可以通过增加高杆喷淋和洒水降尘设备等有针对性的降尘抑尘措施,尽可能节省宝贵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