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相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小微企业园建设配套设施及用地政策支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郑州市委、市政府、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巩义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积极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小微企业园建设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创新开发模式,强化政策支持,严格督导考核,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园规划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巩义市共谋划建设小微园40个,已开工32个,其中巩义市产业孵化园等35个已经过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批准,并纳入郑州市重点建设小微企业园名单(巩义市产业孵化园、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园、巩义市产业集聚区铝精深加工二区等7个已基本完工投运,巩义市产业孵化园通过郑州市认定,并被评定为郑州市二星级小微企业园)。35个园区累计入园企业760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69家,科技型企业106家。
二、推进措施
(一)优化用地组卷报批流程,保障小微企业园项目新增用地指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上级相关政策要求下,配合做好各镇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用地组卷报批流程,提高组卷报批效率,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园项目新增用地指标的保障力度,全力做好资源规划要素保障工作。
目前我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已启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完成省规委会审议,待省政府批复;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完成规划方案,年底前完成报批;村庄规划正在有序开展,村庄建设边界已完成,正在开展入库工作。按照《河南省城镇开发边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在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突破的前提下,对于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省级重大项目建设涉及城镇开发边界优化的,可对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局部优化,同时基于五年一次的规划实施评估,可按照法定程序对城镇开发边界进行调整,满足小微企业园扩建的诉求,预计今年下半年省自然资源厅将启动该项工作。
夹津口镇小微企业园一期48.957亩用地已列入我市2022年度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获得省政府批准,二期两个地块中15.639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在拟定征地预公告,近期即可报市政府批准发布,其余的11.52亩地块和三期四个地块77.103亩土地因未为列入我市成片开发方案内,暂无法开展征地工作。
按照土地管理法和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相关规定,征收集体土地审批权限为省级人民政府,市政府要依据法律规定可以征收集体土地的六种情形开展发布征地预公告、土地现状调查并公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公告、听证、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等征前程序,相关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展征收土地报批组卷工作,并上报郑州市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审查后逐级上报省政府批准。
(二)建章立制,为小微企业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市政府印发了《巩义市小微企业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巩义市小微企业园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小微企业园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小微企业园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印发了《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文件,对支持新建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贴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试点示范园区,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等方面均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
(三)形成工作合力,凝聚力量推进小微园建设
市委、市政府把小微园建设纳入全市重大专项月度综合督查评比工作,考核结果一月一评比,一季度一排名,通过评比和排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小微企业园联席会议综合协调推进,各镇(街道)把小微园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齐心协力加快推进建设。市政府统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项目审批、土地出让、产权登记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为入园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巩义市将进一步强化园区载体,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坚持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突出、配套产业完善、同类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同时,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鼓励优质企业集约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是紧盯目标,加快园区建设进度。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园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沟通,紧密配合,认真对照目标,把园区建成投产作为检验建设成果的唯一标准,力争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做好服务,打破土地因素制约。对列入郑州市重点建设小微企业园名单的园区,要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园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作用,对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主动靠前服务,加快土地手续办理进度,减少手续办理时间周期,加快推进园区建设进展;园区要提前做好用地布局和规划,根据企业用地需求,做好项目引进工作,让园区实现早投产、早建成。
三是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招商落地。要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落地,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千方百计推动项目签约落地。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以商招商、亲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持续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