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小关镇将持续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以更优举措助推经济发展。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点放在产业上,加快制造业价值链跃升、产业链优化、竞争力重塑,着力育龙头、延链条、提质效。
推动工业发展转型升级。把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围绕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凤凰科技、兴平耐材、佛山铝业、万安人防、新高耐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市场好转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产能。推动凤凰科技高端焊剂产量由10万吨提升至15万吨,兴平耐材产能由2.5万吨提升至3万吨;积极推进蝴蝶谷智慧产业园建设进度,确保已入园项目华博耐材于“六一”前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负极烧成保温耐热新材料产能,光华实业、宏建金属制品于年底前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万吨耐火材料及8000吨模板脚手架支护材料制造产能。
推动项目储备扩规提质。坚持项目为要的发展思路,聚焦新基建、新产业、新消费等重点领域,持续强化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保障,积极谋划新项目、服务好项目,确保我镇列入省、郑州市、巩义市重点项目、“三个一批”项目量有增,质有提;严格落实领导包抓项目机制,集中力量抓好新建、技改、续建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谋划建设张庄、杜沟、龙门、冯寨和无纺产业等5个小微企业园,同时将时间量化到每个节点,把措施细化到每个环节,确保重点项目全过程、全流程、全周期跟进。
推动招商引资再上台阶。加快推动投资8亿元的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规模200兆瓦/400兆瓦时小关储能电站项目,投资2亿元的吉利激光科技自动化机器项目,投资8亿元的铜创科技年产2.5万吨铜铝复合板7.5万吨新能源电池箔项目落地投产;积极与中邮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等上市服务企业对接,服务保障凤凰新材料在北交所上市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以“链”招商,以商招商,以小微企业园为平台,以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关键团队为牵引,大力招引上下游企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先进产业集群。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旅游要素,加快推进投资5000万元石窟门机车营地项目、投资5亿元的云上寻龙度假综合体项目建设运营;推进南岭文化旅游产业苑博物馆集群项目建设,确保“五一”前一期三个博物馆完成布展并开馆运营,水道口鑫达乡村振兴综合实训基地在“五一”前完成内部装修并正式运营;进一步盘活大山怀民宿资源,引进品牌民宿项目和开发团队,实现集群发展;加快红土沟北汽越野文化基地游客接待中心建设,打造汽车爱好者的终极目的地。
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抓手,以“三双”利益联结机制为依托,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模式。建设南北山特色农业基地,在南部山区大力发展高山千亩杂粮种植,在北部丘陵大力发展三色千亩(金丝皇菊、辣椒、无花果)经济作物种植。坚持农头工尾,延长初级农产品加工链条,形成地域品牌、形成一定规模、形成带动效应。通过集约经营推动特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发展,打造“美丽田园”“富民田园”。
——以更快步伐建设和美乡村。坚持把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加大矿山生态修复。做好6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项目453亩验收的同时,积极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27个,实施范围约233公顷;针对镇域局部遗留未修复矿山9个图标约14公顷,全部纳入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现镇域内矿山和未利用土地做到全部整治;守好镇域约2.5万亩国家公益林和0.18万亩省级公益林天然屏障。
加快美丽镇区建设。落实“美丽镇区”规划建设,以实施“2+5”工程为载体,整合资金800万元,突出抓好镇区主干道改造、游园提升、供销大厦小区改造、雅文化中心有机更新、沿街楼体外立面整治、管网改造、地面平整等项目,全面提升镇区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南岭新村、楼子沟村、水道口村精品村建设成果;推动张家庄村、丰门沟村在示范村基础上提档升级,全域推进达标村建设。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巩固全国卫生镇创建成果为目标,坚持镇村统筹、重点突出,牢牢把握精细、有序、长效的工作标准;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确保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着力提升绿化层次,搭配绿植种类,培育一批卫生村、健康村、示范村等美丽乡村,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垃圾分类等活动,促进镇容镇貌大提升。
不断提升生态质量。加快生态水系建设,按照镇区50年、郊野20年的防洪标准,积极配合完成汜水河小关段景观打造和防洪水平提升;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青山工程、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和各村生态绿化;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持续开展河库“三污一净”专项行动;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管控,严格落实控煤、抑尘、管车、治企等措施,确保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提升。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抓实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不断优化农村宅基地管理和使用方式,稳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及一户多宅处置工作,有效促进农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效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以更高标准深化社会治理。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村民自觉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全力开展信访积案“清零”和缠访闹访整治行动;有效发挥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建设,创新数字网络联防联控机制,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
加快推进平安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形成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群策群力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信访秩序大规范活动,促进矛盾排查化解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在全镇上下形成安全生产网络,对食品、药品、消防等领域常态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弘扬文明乡风。实施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提质工程,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作为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的重要载体,围绕打造“文明小关”,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乡村光荣榜”人物评选活动,提高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层级、创建水平,不断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加快推进群众自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工作机制,结合独特的乡土文化,成立地域鲜明、乡韵悠远的服务百姓品牌,吸纳辖区有威望、能说上话的乡贤人士主动参与,在闲话家常中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用乡情说道理,用乡音促和谐;大力实施文明风尚提升、文明细胞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实践深化、文化供给扩大等工程,用文明和文化浸润人心。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有责任”的工作理念,扎实推动“万人助万企”活动走深走实,帮助企业解决最盼望、最急于解决的现实问题,提振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潜能、释放企业活力;进一步完善“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强力解决办事多头跑、往返跑问题,让办事成本下降、办事效率提升、办事过程舒心。
——以更大决心补齐民生短板。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做到让群众受益,更让群众满意。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围绕课堂教育教学主阵地,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等“三名工程”活动,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共体建设,实施村级卫生站提标工程,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落实好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加快构建平急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宣传全民参保政策,继续落实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补贴政策,确保城乡参保人员医保参保率达到100%;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和“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全民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严格落实低保、临时救助政策,确保应救尽救;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水平。
全面提升生活水平。想方设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托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本内容,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挖掘优秀文化,壮大文化队伍,依托协会建设,广泛开展公益电影播放、河洛大舞台、消夏文艺晚会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以更严要求强化自身建设。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考验,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自觉做到“四个坚持”,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建设,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政治引领。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镇党委工作安排。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监督,高质量办好办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推进行政决策和政务服务阳光运行。
坚持实干担当。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自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找准方向、把准定位,干字当头、实干为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深入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坚持清正廉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强化作风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将更多的财力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