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在困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全市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65.8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81.4亿元,增长14.4%。人均生产总值43319元,增长9.6%,产业结构为1.6:75.3:23.1。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增加值291.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82.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3.5%。全年粮食总产量15.6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夏粮产量7.8万吨,增长1%;秋粮产量7.7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水果产量22000吨,比上年减少8.9%。蔬菜总产量42258吨,比上年增长5.6%,油料产量4749吨,比上年增长9.7%,棉花产量652吨,比上年增长5.2%。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6家,其中,郑州市级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2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4万亩。
造林绿化取得新成就。全年成片造林面积达3460公顷,比上年增长14.8%;成林抚育面积7378公顷,比上年增长67.7%;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566公顷/次;当年新育苗面积182.4公顷,四旁植树85.65万株。
畜牧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产量22648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032吨,比上年增长3.8%;禽蛋产量9176吨,比上年增长4.7%;奶类总产量4974吨,比上年增长8.5%;水产品产量1159吨,比上年增长13.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53.8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到14896台和5467辆;全年农村用电量125756万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460公顷;旱涝保收田1283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2009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5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6%;规模以下和个体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详见附表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57.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6.8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9.6%。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31.2亿元。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品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下滑;亏损企业10家,亏损面为2.5%,亏损企业亏损额44990万元。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市资质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2万平方米;实现营业利润4563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亿元,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城镇完成投资184.4亿元,增长28.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亿元,增长19.8%。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市定重点工程100项;全市百万元以上项目853项,其中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473项,超亿元项目11项。大唐巩义100万千瓦发电机组、中孚实业3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日供水80万吨的城乡供水工程开工建设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永通镍业矿石综合利用实验线、明泰铝业双零箔、永顺铝业铝板带和鑫泰铝业高精度铝板带等项目建成投产。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运输旅客9124万人,比上年增长24%;运输货物7392万吨,增长5%。全年共完成旅客周转量41309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4%;完成货物周转量47405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4192万元,(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377万元,比上年增长16.7%;电信业务总量148815万元,增长8%;本地电话用户期末数150607户,比上年下降9.2%;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80489户,比上年增长8%;互联网用户达到77895户,比上年增长8%。全市电话普及率为 63.7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分地区看:城区零售额72.3亿元,增长20.1%,农村零售额 35.5亿元,增长15.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6.8亿元,增长18.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09年我市荣获河南省和郑州市对外开放先进县市称号,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1%;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出口总值803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8.3%。
旅游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旅游景点10个,风景名胜区1个。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4%;旅游收入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2%。我市成功创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深入实施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群众企盼已久、投资3000万元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百万》完成拍摄,后期制作已经完成。浮戏山雪花洞、青龙山慈云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竹林景区、青龙山慈云寺景区、杨树沟景区创成国家3A级景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全年一般预算收入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一般预算支出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一般公共服务费用支出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医疗卫生费支出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教育费用支出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城乡社区事务费用支出2.5亿元,比上年下降29.4%。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5.7亿元,比年初增长24.7%;各项贷款余额为90.9亿元,比年初增长33.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9.7亿元,比年初增长13.2%。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21561万元,比上年下降11.2%。其中人身保险收入17134万元,比上年下降16.7%;财产保险费收入4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9.2%。人身保险赔款金额5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13.1%;财产保险赔款金额2357万元,比上年增长51.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9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000人,全年科学技术费用支出3913万元,比上年增长31.8%。全市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活动,2009年取得郑州市级科技进步成果奖1项。全年共实施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8项,郑州市级26项。2009年末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39项。2009年申请专利技术233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93项,外观设计专利91项。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9年底,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106人,质量检验机构1个,计量监测机构1个,全年共监督抽查各类产品806批次。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东区高中按计划推进,成功学院附属中学如期竣工,巩义二中附属外国语中学顺利招生。2009年全市共有高中(含职专)15所,在校学生25185人;初中39所,在校学生26521人;小学校96所,在校学生49889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教职工人数达到10706人,其中专任教师959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829人。2009年向大专以上院校输送学生3700人。全市共有16个镇(办)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5个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2009年有41810人参加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继续实施达标文化站、文化大院创建工程,全市达标文化站达到12个,达标文化大院达到250个。2009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市共建成镇(街道)文化站12个,村文化大院250个。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7万户。群众文艺活动更加活跃,全年文艺广场共举办活动150场次,观众达20万多人次。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群众就医环境。2009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05个(包含社区服务站及诊所),其中有医院、卫生院29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有床位数2019张,卫生技术人员2808人。改造镇卫生院8所,新建达标化村卫生室130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全市共组织群体性竞赛活动12次,其中大型比赛3次。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学校体育更加活跃,有86%以上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速推进东区建设和老城改造,中等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文化艺术中心暨图书馆、河大大厦等一批城镇重点设施和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6亿元的伊洛河综合治理工程和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顺利竣工,全市新增绿化面积190多公顷、水域面积354公顷,进一步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河南省文明城市工作深入开展,一举通过上级考核验收。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人员279人,环境监测站1个,监理站1个,危险废物和辐射管理中心1个,污水处理厂1个。环保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执法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共完成限期治理污染企业147家,止2009年有952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烟控区1个,面积19.3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5.7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成效。坚持不懈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成功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2009年末全市总户数208909户,常住总人口814432人,其中男411289人,女403143人,城镇人口355092人,城镇化率达到43.6%。全市人口出生率10.28‰,死亡率4.78‰,自然增长率为5.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9元,比上年增长8.9%;人均消费支出8335元,比上年增长5.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481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55元,比上年增长23.7%。
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1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9年全市共有福利院20个,床位800张,收养人数达到723人。全市各种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27994人次,全市进入城镇低保达到2259户,总计5486人,农村低保达到9375户,总计22508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达到98934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中,企业职工达到46349人,机关事业达到18737人;离退休人员社会统筹人数中,企业离退休达到12533人,机关事业达到533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中,企业单位达到38765人,机关事业单位达到16548人。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708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到43583人,参保率达到7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完善,60.2万人进入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参合率达到92.5%。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中的人口数据均采用人口抽样调查数。
3、工业产品产量为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附表1:
2009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9年 比上年增减%
一、 农产品产量(吨)
粮食 155529 0.5
夏粮 78420 1.0
秋粮 77109 0.01
油料 4749 9.7
棉花 652 5.2
蔬菜 42258 5.6
水果 22000 -8.9
肉类 22648 5.1
蛋类 9176 4.7
水产品总产量 1149 13.0
二、工业产品产量
发电量 541506万度 - 4.8
原煤 406.2万吨 2.2
耐火材料制品 650.7万吨 15.5
石墨及碳素制品 103.3万吨 5.1
电解铝 41.4万吨 24.7
铝材 118.9万吨 26.2
电线 59.9万公里 - 32.1
钢绞线 25.8万吨 6.6
工艺美术制品 1770883千元 0.6
自来水 648万立方米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