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311023/2023-00085
  • 巩义市人民政府
  • 应急,规划
  • 2023-08-21
  • 2023-08-22
  • 通知
  • 巩政〔2023〕9号
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巩义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


巩政〔20239

 

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巩东新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巩义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巩义市人民政府        

2023821日        

 

巩义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

安全能力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深入分析灾害应对处置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推进巩义市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根据《郑州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巩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主要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间,巩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市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水平逐步提升,如期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深化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基本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印发《巩义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知》(巩政〔20194号),组建“114”巩义市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印发《中共巩义市委办公室 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巩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通知》(巩办文〔20201号),成立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同时下设12个行业(领域)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行业(领域)专业委员会联席会议,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善修订了《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首次明确了垂直单位(如巩义市黄河河务局)的安全生产职责;首次明确了农村宅基地、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校外培训机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机构,以及其他托管机构等监管空白领域的监管部门和职责,基本实现了安全监管职责无缝衔接和全覆盖。建立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安全监管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通过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异地执法、督导约谈等方式,强化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现场观摩推广等方式,推动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质扩面,在郑州市率先实现了工贸行业领域双重预防体系全面覆盖。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建筑施工、民爆、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教育等1155家单位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并稳定运行。

自然灾害防御水平逐步提升。优化防汛体系,加强防汛实战演练,有效应对了20208月小浪底大流量泄洪。抗旱抢种期间,多措并举,全力解决群众用水难题。深入排查整治地质灾害,对排查出的93处隐患点,分别按照险情、类型进行分类,同时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专职责任领导,以及相关巡查、监测、预警预报责任人员,进一步完善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共同防治的群测群防工作机制。建立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在排查出的142个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村庄设置了警示标志。实行森林防火双出警制度,在重点路口设置13个市级森林防火检查站,把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统筹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持续提升。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巩义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繁重艰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同时本市自然灾害种类多,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

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门虽承接了多个部门及单位的应急管理职能,但还处于改革磨合期,未有效形成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全灾种、大应急工作格局。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防灾减灾等方面工作人员偏少,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现有的专业技能人才储备不足。镇(街道)、村(社区)应急机构不健全,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比例偏低,与承担的应急职责不匹配。各涉灾部门的工作原则还未吃透,系统化的制度和能力体系尚未健全。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压力大。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不断增加,特大暴雨、洪涝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呈高发态势。未来自然灾害风险仍然突出,灾害严重程度可能继续加深。

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依然复杂。属地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还有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管理责任有待压实,基层安全监管力量薄弱。部分行业对三管三必须认识不清,不敢担当、不会担当、不愿担当,履职尽责不到位。部分中小型企业安全风险意识不强,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风险辨识分级管控能力有限,企业安全风险未完全实现可防可控,安全投入不到位,管理粗放,教育培训走形式,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应急救援实战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够完备,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新成立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经验不足,先进救援装备配备不足。科技信息化水平不高,风险隐患的早期监测、早期识别、早期预警、精准发布等能力仍有欠缺。应急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巩义市开启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依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将新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特色和优势,科学回答了应急管理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前进路径。

二是高质量发展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巩义市紧跟郑州市发展步伐,并积极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市风貌日新月异,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为推动全市应急管理事业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供强大动力。

三是科技创新为应急管理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及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深度集成应用,有效提升了风险防治、监测预警、指挥救援、监管执法能力,为应急管理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全市应急管理事业迈入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注重举一反三,努力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风险监测预警体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市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市民安全素质和应急意识,把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源头治理,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关键节点风险防控,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持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坚持精准治理。科学认识和靶向研究灾害事故致灾规律,做到风险防范精准、预警发布精准、应急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统筹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补齐应急管理短板弱项,做到精细化施策。

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创新科技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1. 总体目标

       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巩义为总目标,以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为抓手,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到2025年,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形势趋稳向好,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到2035年,基本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

十四五时期巩义市应急管理领域核心指标见专栏1

专栏1“十四五核心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值

指标性质

1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下降16%

约束性

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34%

约束性

3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下降21%

约束性

4

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1.3%

预期性

5

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

1.3

预期性

6

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

15000

预期性

2. 分项目标

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组织体系、责任体系、指挥体制、协同联动机制不断健全,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应急管理机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大幅改善,工作效率、履职能力全面提升。市应急管理局装备达标率达到85%、专业人才占比超过60%,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达到六有标准(有班子、有机制、有队伍、有装备物资、有预案演练、有宣传教育)。

安全生产水平有效提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常态化运行,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覆盖率达到100%

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加强水旱灾害、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增创省级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2个,郑州市级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10个。灾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2%

应急救援能力显著增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基础的应急救援力量布局更加合理,各类专业性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壮大,应急救援协同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迈上新台阶。全市加强综合救援力量建设,镇(街道)专(兼)职救援力量覆盖率达到100%,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防护装备配备率达到100%,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9小时以内。

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库、站布设完成,应急物资储备合理充足,应急物资集中生产调度、紧急采购和征用补偿、紧急调运分发等机制不断完善。力争实现镇(街道)与巩义市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全面畅通。应急装备、应急广播、应急通信等保障能力全面加强。

三、构建统一协同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打破上下衔接壁垒

(一)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构建统一协同高效的指挥机构。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巩义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根据上级部门有关要求,统筹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将巩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巩义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巩义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巩义市抗震救灾应急(防震抗震)指挥部、巩义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统一纳入巩义市减灾委员会统筹协调。

巩义市成立了“1防指2防办15专班的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巩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黄河防汛抗旱办公室,并组织成立防汛指挥调度、联排联调、紧急转移避险及救灾、水库河道及山洪灾害防御、城市内涝防御、乡镇及农村防汛、应急抢险救援、气象服务保障、防汛救灾物资保障、医疗卫生防疫、电力通信及交通保障、宣传和舆情引导、安全保卫及交通管控、民生保障及市场保供、专家技术服务等15个工作专班。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建7个防汛应急前方指导组,分别为河道、水库、淤地坝和山洪灾害前方指导组,城镇内涝前方指导组,煤矿、工业企业前方指导组,非煤矿山、危化企业前方指导组,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生命线工程前方指导组,农田渍涝前方指导组,多灾种灾害前方指导组,根据抢险救灾工作需要,由相关市领导带领的市防指防汛应急前方指导组赶赴抢险救援现场,指导督促做好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巩义市减灾委下辖巩义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巩义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巩义市抗震救灾应急(防震抗震)指挥部、巩义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等自然灾害应对类的市委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参照巩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设置模式逐个理顺。

建立健全市、镇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完善市、镇级和专项领域指挥中心,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权威高效的综合指挥平台体系,整合运用各涉灾部门数据,形成全市应急指挥系统一张网

加强组织指挥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市、镇级应急管理部门领导班子专业背景人员配备。统筹使用编制资源、专家引进、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招录、选调专业人员,加强市、镇级应急管理部门人才梯队建设,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队伍编制员额同步优化机制。

(二)优化应急协同联动机制

加强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市应急管理委员会的统筹作用,加强应急管理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不断完善各级政府部门应急管理权责清单,明确各部门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抢险救援、物资保障、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职责。

加强军民协同。健全应急救援军地协同联动机制,完善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参与抢险救援救灾行动的制度规范,强化军地应急救援信息共享共用,加强军地常态化联演联训。

加强区域协同。健全与周边其他城市协同联动机制,实现重大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准备、救援处置、转移安置、生活救助、恢复重建等领域互通协同。健全铁路、道路等应急救援力量快速投送联动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优先通行机制,提升物资紧急运输调运能力。

四、完善权责一致的应急责任体系,提升齐抓共管能力

(一)强化党政领导同责

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纳入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听取和研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市、镇级党委领导班子每年至少召开应急管理专题学习会1次,政府领导班子每半年至少召开应急管理专题学习会1次。健全本市预防与应急准备、灾害事故风险隐患调查及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救灾等工作责任制。

(二)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责任

推动落实三管三必须,建立行业部门监管职责动态完善机制,进一步厘清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构建和完善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边界清晰、条块结合的立体安全监管责任网络。统筹推进行业部门落实自然灾害防治责任,加强监督考核,健全风险提示单、整改报告单等督导落实制度,提升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和救早救小处置能力。

(三)强化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责任

加强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水旱灾害、森林火灾、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事故灾害防范化解、情况报送和先期应对能力。开展镇(街道)突发事件应急准备能力评估。

(四)压实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责任

培养村(社区)专(兼)职人员协助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灾害预防工作的专业化能力,组织定期巡检、督促隐患整治。建立村(社区)应急值守制度,及时报告灾害事故信息,及时开展先期处置,及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和避险转移安置,做好灾情统计报送、核查、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五、构建系统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提升应急执法能力

(一)协助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

积极协助郑州市制修订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积极建言献策,强化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安全生产企业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等领域率先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推动企业标准化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企业标准一企一策

(二)提升综合行政执法能力

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监管执法职责,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严格实施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执法人员入职培训、定期轮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执法队伍专业化素质。强化执法人员职业保障,配备执法装备。建立健全执法评价体系,做到精准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

(三)推进综合执法检查规范化

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及时主动公开执法职责、依据、标准、程序、结果和监督途径。完善执法方式,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定期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建立健全定期通报、专题约谈、挂牌督办、重点督办、警示教育、事故查处等制度,综合运用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双随机、一公开”“三位一体(服务+管理+执法)执法模式等方式,加大重点抽查、突击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积极探索创新推进互联网+执法等新型执法模式。

六、构建坚实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本质安全能力

(一)加强安全风险源头治理

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安全准入体系,把安全生产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管理、生产、经营等各环节,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推动建立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联合审批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严把安全生产高危项目审批入口关,对达不到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和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的企业,一律不予审批。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并完善和落实管控措施,强制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禁止自动化程度低、工艺装备落后等本质安全水平低的项目建设。严格矿用、消防等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和在用设备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二)持续完善双重预防体系

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深入落实《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巩义市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督促企业将风险管控纳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编制风险管控清单。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完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安全风险预警和联防联控机制。

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严格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管理,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全面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质扩面。建立政企联网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及风险隐患数据库,逐步实现企业生产信息与政府部门互联互通。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挂牌督办制度,将整改和督办不力的企业纳入政府核查问责范围,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巩固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总结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行动成果,健全长效持续机制,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结合行业领域优秀经验做法,形成制度成果。

狠抓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针对事故多发易发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依法治理,完善责任链条、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安全生产大检查、事故查处、技术改造、联合执法等手段,加强全方位安全监管和隐患治理,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

 

专栏2 巩义市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

1. 危险化学品。深入开展危化行业专项执法,督促危化企业做好双重预防体系运行及持续改进工作;建立完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两重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完善;深化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及结果应用。

2. 煤矿。持续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加大检查、巡查频次;加强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煤矿治理;引导长期停工停产僵尸煤矿和自然灾害严重难以治理的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开采;推进煤矿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一优三减”和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四化”建设。

3. 非煤矿山。强化非煤矿山行业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深入开展防中毒窒息和提升系统专项整治。提高新建地下矿山生产系统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严格尾矿库准入管理;有效整合中小型矿山企业;对入井人数超30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开展逐一专家会诊;全面建成尾矿库、露天矿山和地下矿山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智能化示范矿山。

4. 消防。加强消防车通道、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电气火灾、电动自行车、仓储物流、老旧小区、家庭生产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城乡结合部、文化娱乐场所、校外培训机构等综合治理。

5. 道路运输。深入实施公路安全提升工程,加快临水临崖、连续长陡下坡、急弯陡坡等隐患路段和危旧桥改造整治;全面清理整治农村马路市场;严格客货车生产销售监管,开展货车非法改装、“大吨小标”专项整治,全面排查货车、专用车生产企业、车辆维修企业和车辆非法改装站点;加强旅游客运、长途客运、危险货物运输、校车运行、农村交通等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综合运用各类监管数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6. 其他交通运输(铁路、邮政)。深化铁路沿线、公铁并行交汇地段、危险货物运输等安全治理;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严密防范禁止寄递物品进入寄递渠道,加强邮件快件处理场所、营业网点火灾、车辆安全、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砂石运输行为治理。

7. 城乡建设。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瓶装液化气行业、建筑垃圾消纳场及临时堆放点安全风险整治;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及起重机械、高支模、深基坑等危大工程治理;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安全管理。

8. 危险废物。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落实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由产生到处置各环节联单制度,建立部门联动、区域协作、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合理规划布点处置企业,加快飞灰、废矿物油等危废处置设施建设,消除处置能力瓶颈。

 

(四)推进本质安全能力建设

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施安全生产一企一码一档,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帮扶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工作。加快传统产业生产装备、生产设施、生产工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积极布局高端制造,推动传统产业关键工序、核心设备更新换代。利用先进技术加大对重点安全生产设备、设施、仪器仪表检测检验力度,引导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工贸等行业领域企业开展智能化建设,实施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专项行动,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融合应用,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和系统评估能力。实施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化改造,提高传统产业运行效率和能源效率。

(五)健全市场服务机制

健全市场化准入机制,培育引导行业协会、行业领军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咨询、监测检验、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拓宽政府和企业安全、应急管理建设工作技术支撑渠道。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严格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全覆盖,探索完善巨灾保险制度,不断提升保险机构对企业的服务水平。

七、夯实灾害防御坚实基础,织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网

(一)巩固转化灾害风险普查成果

持续推进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在已获取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主要灾害的致灾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分类型、分区域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构建自然灾害风险管控分区分类分级管理新体系,全面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绘制,提出区域综合防治对策。

(二)提升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准确感知能力,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加密部署智能化、网络化感知终端。建立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完善自然灾害分类监测体系,规范自然灾害分级预警工作。全面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制度,加强重大自然灾害快速综合研判,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制度。

(三)提升信息发布引导能力

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响应制度。明确预警发布标准,划定预警发布部门,加强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极端天气短临预报,实现风险预警信息及时直达受影响区域。完善自然灾害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实施应答机制,明确响应主体和响应程序。畅通市、镇(街道)应急通信渠道,及时获取灾害事故现场信息,构建基层预警信息发布服务体系。畅通公安、交通、卫健、气象、应急、消防等部门突发事件报送渠道,合理利用新媒体和融媒体,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时效性,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预警发布机制。

打通灾害事故信息发布渠道。严格灾害事故的发布时效,完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智能外呼和其他移动客户端,强化灾害事故信息获取。推进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广播最后一公里优势。利用政务微信、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融合广播、电视、户外显示终端、村(社区)大喇叭、手机短信等,及时发布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灾害预警和转移避险等信息,提高精准性和时效性。

建立健全灾害事故舆情引导机制。宣传、网信、应急、公安等部门收集研判舆情社情信息,按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通过各级各类媒体播发灾害事故信息和救援信息,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予以积极回应和正面引导。

(四)提升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水平

提高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标准和重点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的能力,建立应急、工信、公安、资源规划、住建、房管、城管、交通、水利、统计、气象、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的灾害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构建统一的灾害综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专栏3 巩义市自然灾害防治重点

1.水旱灾害。加强黄河干流、伊洛河、坞罗河等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加强城乡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老城区结合更新改造,补齐短板,有效缓解积水内涝现象;新城区按照国家规定的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要求进行逐步升级改造。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抗旱、雨量调节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引(调)水工程调蓄灌溉设施建设。

2.地质灾害。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提高地质灾害查精度,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评价,加大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力度,指导各镇(街道)统筹开展地质灾害避险集中安置、工程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

3.气象灾害。开展暴雨、干旱、风、高温、低温、风雹、雪灾和雷电等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科普宣传。

4.森林火灾。完善远程监控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快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提升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加强林区火灾防治规范化建设,摸清森林可燃物载量,降低森林火险水平,提升森林火灾防控与应急能力。对重点森林火险区实施综合治理行动,加快构建应对市森林高火险区的智能防火体系,有效提高林火防控及扑救能力。

5.地震灾害。推进地震易发区和高烈度设防地区房屋抗震加固,坚决落实重要建(构)筑物、超高建(构)筑物及人员密集公共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布局。

(五)深化山洪灾害综合治理

持续补充完善水库、河道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设备,持续推进和规范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督促相关镇(街道)对辖区在册河流设置水位监测点,建立信息上报渠道。补充完善全市山洪灾害村无线预警广播、简易雨量计、手摇报警器、铜锣等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全市山洪灾害图像监控站,升级维护全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六)深化城市内涝综合治理

改造提升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清理淤积雨水口、雨水管渠,对地下道路、桥涵等重点区域进行系统维护维修。推进变电站等关键设施改造,提升配电房设防工作标准。开展窨井盖、电线杆等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有序推进线缆入地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下游雨水干管和出水口建设。

全面开展易涝区域整治。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气象特征和城市建设特点等因素,对城市易涝重点部位开展专项整治。对易涝区域周边的雨水排放口、排水管渠进行改造,增设雨水口等收水设施和雨水管渠。在易涝区域汇水区范围内,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对现有硬化路面进行透水性改造,增加绿地面积,建设雨水调蓄设施,优化建筑、道路、绿地、景观水体等标高衔接方式,确保雨水溢流排放至排水管网和自然水体,推进雨水资源化利用。

(七)加快灾害救助恢复重建

健全救灾物资预置保障机制、受灾人群提前转移机制,提升救助时效。抓好受灾群众过渡性安置和救助工作,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通过户报、村评、镇审、市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全面统计受灾数据和救助信息,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与危险性评估、住房及建筑物受损鉴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支持红十字会、慈善组织等依法参与灾害救助的工作。

八、强化应急应对准备,切实提高应急处置实战水平

(一)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完善预案管理机制。健全覆盖全区域、全行业、全灾种、全层级、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推进预案管理规范化。加强应急预案的统一规划、衔接协调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和动态修订机制。根据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明确相关各方职责分工和具体应对措施,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规范预案制修订。严格落实《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推动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工作;镇(街道)完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做好重要目标、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村(社区)根据本辖区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程度,编制涵盖洪涝灾害及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火灾逃生、自然灾害救助等内容的综合性多合一应急手册。健全应急预案修订评估制度,实现应急预案动态优化管理,实化细化指挥长和各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具体责任、预警叫应机制、行动措施。

强化预案演练评估。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常态化工作机制,市、镇(街道)、多灾易灾村(社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各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实施1次应急演练,指导村(社区)开展现场处置演练。加强应急预案宣传培训,制定落实应急演练计划,适时组织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应急演练,持续检验应急预案实战能力。强化演练磨合,注重演练总结评估,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关键时刻管用顶用。

(二)加强应急指挥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党政统一领导作用。加强各级党政对灾害事故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落实灾害事故发生时领导坐镇指挥,厘清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具体分工,统一安排党委政府领导在灾害事故前后方、点和面上的指挥工作,真正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穿灾害事故防范应对各方面、全过程。

强化应急指挥协调能力。建设市级应急指挥平台,指导各镇(街道)建立应急指挥调度终端,加强应急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强化横向协同、纵向贯通,优化统一指挥下的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指挥流程,提升应急指挥协同作战能力。

完善应急会商研判机制。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相关部门横向协同研判机制,提升跨部门协商决策效能。建立健全应急指挥部门纵向协同研判机制,构建五预高效衔接工作体系。健全多部门灾害风险动态会商研判机制,分级分类制定应急指令,明确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响应主体、内容和启动条件。及时优化抢险救援、避险避灾方案,进一步完善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指令,及时实施停产、停业、停课、停运和暂停户外活动等强制管控措施。建立专家组参与突发事件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加强风险形势分析研判,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优化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空间布局。加强市消防救援大队的城市消防、地震救援、水域救援、有限空间救援、高空救援等救援能力建设,提升全灾种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地域环境、任务需求,配齐配强救援装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和现场保障等能力。

增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全市现有专业救援队伍的基础上,制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准入制度、分级制度和考核制度。统筹全市抗洪抢险、危化品、工程机械、森林防灭火、应急电力通信等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加强对专业救援队伍的指挥调度和管理。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配置、装备配置、技能培训和实战化演练,推进标准化建设,满足本行业领域处置突发事件需求。

发展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开展社会应急力量摸底调查,推动社会救援力量申报登记,加强对社会应急力量的动态管理。实施社会应急力量扶持计划,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演练、应急救援,加强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

建设基层应急救援队伍。镇(街道)要以辖区内可调动的应急队伍力量为基础,组织现有基层警务、医务、基干民兵、森林消防、消防站、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等人员,组建一支不少于30人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行政村(社区)应当组织村干村民、普通民兵、卫生所(室)工作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等力量,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应急救援小分队,负责灾害事故先期处置、受困群众救援、受威胁群众转移撤离等工作。

(四)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持续推行镇(街道)“1+4”(应急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物资储备库、应急调度平台)和村(社区)“1+3”(安全劝导站,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基层应急体系建设。村(社区)在市和镇(街道)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健全值班值守制度、第一响应人制度。人口数量多、经济规模大、事故灾害风险高的镇(街道),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应急管理专业人员。

压实网格员工作责任。构建应急管理网格化管控体系,每个应急管理网格至少明确1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明确网格员工作内容,建立应急管理明白卡制度。在镇(街道)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机构和村(社区)指导下,负责宣传普及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常识和技能,负责定期排查网格内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向村(社区)报告网格内灾害事故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转移避险安置。承担网格内灾情统计报送、核查、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打造覆盖全面、专兼结合、精干高效、一岗多能、相对稳定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实现全市城乡社区灾害信息员全覆盖。健全灾害信息员工作制度、绩效考评通报制度、数据库管理制度,完善灾害信息员分级培训机制,强化灾害信息员日常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灾情信息报送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五)加快应急现代化建设

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管控。实现视频监测、实时预警、智能化管控,推动具有较大危险的危化品企业、烟花爆竹企业、非煤矿山实现全域覆盖,重点工贸企业加快联网监控。

积极推进智慧应急建设。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实时发现、实时推送、实时处置

提升三断(断网、断电、断路)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成融合通信和视频联网系统,整合对接视频会议、无人机、卫星、LTE、宽窄带集群、4G图传、手机等各类通信设备和视频资源,实现各类通信设备的互联互通。组建市级应急通信小分队,构建通信枢纽、现场指挥、伴随保障三位一体的应急通信体系,为应急救援指挥提供统一高效的通信保障。

加强应急救援现代化装备配备。针对火灾扑救、洪涝灾害救援以及高辐射、有毒有害物质等高风险救援场景,为相关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一系列智能无人装备。加强应急救援和工程抢险类大型装备、特种设备器材配备,包括应对洪涝灾害的无人机、应急指挥车辆、应急通信设施和装备等。强化光纤传感技术、液压破拆技术、水下机器人、多种气体检测仪等应急先进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

(六)提升全民安全文化素养

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应急管理和抢险救援人员业务培训,各职能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组织集中轮训,每人每年原则上不少于2周,镇(街道)每人每年集中轮训原则上不少于5天,村(社区)安全劝导站站长(网格长)每人每年集中轮训原则上不少于4天。巩义市每年组织2次应急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集中培训,加强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解读学习。对标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故报告,开展实战化教学,建立新调整上任领导干部的岗前专题安全应急培训制度,明确各自应对灾害的职责和要求,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大力推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监管,规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创新三个一线(让一线安全生产培训员,在一线工作场所,给一线员工开展务实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模式,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

提升民众应急避险技能。依托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森林防火宣传月,扎实推进安全技能培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结合应急管理职责,与社区支部签订单位共建合作协议,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案例解说、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应急管理资源,对社区商铺发放防灾减灾救灾技能宣传页。将防触电、防溺水、防踩踏等安全知识和心肺复苏、外伤急救包扎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利用新媒体、移动客户端等载体,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避险技能,并进行现场咨询服务,提升民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九、锚定重点工程建设,夯实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基础

(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深入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全市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本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加强协调沟通,组织开展主要承灾体综合风险评估区划、重点隐患综合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评估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编制巩义市1:10万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

(二)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程

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一是对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等高危企业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将监管监察业务数据与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状态数据、日常安全监理数据、视频智能分析数据相结合,实时进行网上巡检巡查,实现高效监管。二是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监测,优化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和森林火灾等监测站点布局,强化重点区域监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

(三)黄河河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

      推进巩义赵沟、裴峪、神堤、金沟等控导、防护坝工程,有效降低黄河防洪工程安全风险。做好防洪工程维修保养相关工作,消除工程隐患,维护工程面貌,保证工程安全运行。

(四)应急指挥通信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市应急通信保障力量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应急通信保障资源,建设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在空基应急通信建设方面,根据需要建设便携站等VSAT卫星通信远端站接入部级中心站,部署天通卫星全网通终端、便携终端、北斗终端;各镇(街道)部署天通卫星全网通终端、便携终端、北斗终端。在天基应急通信建设方面,建设固定基站、移动基站,窄带无线接入省级核心网;各镇(街道)配备手持终端。在地基应急通信建设方面,建设汇聚节点接入链路,部署路由和交换设备,完成市级相关部门的汇聚接入,建设链路带宽不低于100Mbps;各镇(街道)建设汇聚节点接入链路,部署路由和交换设备,完成镇(街道)应急部门的汇聚接入,建设链路带宽不低于50Mbps。实现视频会议系统延伸至镇(街道),提高应急指挥的高效性、协同性。

(五)应急物资储备能力提升工程

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持续完善以政府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为辅,协议储备、企业代储和家庭储备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根据《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219号)中的县、乡两级应急装备配备及救灾物资储备指南,推动市、镇(街道)建设与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匹配的物资储备库,明确应急物资分级储备保障责任。

(六)应急装备能力提升工程

       以轻量化、高机动性、模块化为标准,根据现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能范围,加强专用装备配备。防汛救援方面主要配备龙吸水、应急指挥车、应急通信保障车、救援机器人等;森林防灭火方面主要配备风力灭火机、风水灭火机、灭火水枪、移动水泵灭火系统等;强化各类执法装备和综合行政执法服装、执法终端等配备,提升应急救援、灾害防治和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七)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工程

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统一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管理职责。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内容,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43-2008)的要求,统筹场所布点布局,加紧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推进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

(八)全民应急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郑州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市、镇(街道)建设应急科普宣教基地,并依托应急科普宣教基地,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共享平台,线下线上结合,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市、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逐级细化措施、落实主要任务,加强规划与实施方案的有效衔接。明确规划各项任务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协调解决规划落实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如期实现。

(二)加大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重点工程项目的规划载体作用,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加强资源统筹,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完善财政、金融、信贷等政策。市、镇(街道)财政部门要会同应急部门,根据本行政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灾害风险特点,做好资金保障。

(三)强化实施监督

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坚持任务导向,确定各部门、各镇(街道)的责任边界。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监测,对规划明确的重点工程项目、重大政策举措等加强跟踪监督,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四)实施评估考核

建立规划实施考核、评估、激励和问责机制,制定规划实施考核办法及执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跟踪分析。各镇(街道)、各部门加强协调指导,及时督促,强化检查,确保规划任务高质量完成。依据规划管理办法落实规划实施评估要求,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并在2025年底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实施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将评估结果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主办单位:巩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河南省巩义市中原西路 邮编:4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