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战略举措。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到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豫农文〔2021〕339 号)、郑州市政府办公厅《郑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郑政办〔2023〕42 号),均对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及统筹推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政策遵循和实施路径。
当前,随着巩义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耕地质量、灌排效能、农业机械化等核心生产要素面临更高升级需求。但部分区域仍存在农田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质量偏低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巩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系统性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将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耕地质量,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提供基础性支撑。现将《规划》核心内容解读如下:
一、巩义市为什么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这是巩义市落实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破解农业发展短板的关键行动。当前部分农田存在基础设施老旧(如灌溉设施不完善、机耕路不通畅)、地块零散、耕地质量偏低等问题,导致粮食产量不稳定、机械化作业难推进。规划通过田块平整、水利升级、道路硬化等工程,既能让农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又能提高水土利用效率,还能为大型农机和智慧农业设备 “铺路”,带动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等实现亩均年增收,从根本上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二、巩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
截至2020年,巩义市共实施1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11%,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40万亩,涵盖农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方面。“十三五”期间成效显著,粮食产能新增827.26万公斤,适度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如鲁庄镇梯田项目实现土地连片耕种),农田生态防护面积新增0.27万亩,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超1240.89万元,为全市农业提质增效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巩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当前主要面临五大挑战:一是农田设施薄弱,部分区域灌溉水源不足、灌排渠道老化,遇旱涝易减产;二是早期建设标准偏低,因投资有限导致设施耐用性差,部分项目出现老化破损;三是耕地质量整体不高,中等及以下等级耕地占比较大,制约粮食单产提升;四是生态保护理念有待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如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尚未根本解决;五是管护机制不完善,存在“重建轻管”现象,部分设施因责任不清、资金短缺导致维护不及时。
四、《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规划明确2021-2030年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3.77万亩、改造提升8.00万亩,总面积达13.39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内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累计达到9.42万亩。分阶段实施:“十四五”期间新建2.77万亩、改造3.00万亩,重点解决平原区灌溉自动化和丘陵区梯田化问题;“十五五”期间新建1.00万亩、改造5.00万亩,聚焦老旧设施升级和智慧农业配套。具体目标涵盖“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八个方面,如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田间道路通达率达95%以上,全面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五、巩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范围和重点任务有哪些?
规划覆盖全市19个镇(街道),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建设。分阶段推进:2021-2025 年计划建设5.77万亩,2022年已在康店镇、鲁庄镇等镇新建2.57万亩,实施土壤改良、滴灌管网铺设等工程;2026-2030 年计划新建1.00万亩、改造5.00万亩,2025年在芝田镇等区域改造提升3万亩,重点完善节水灌溉系统、拓宽田间机耕路,推动农田集中连片、设施配套达标。
六、巩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如何筹措?
规划总投资27951.83万元,以财政资金为主(中央财政占比73%、省财政18%、市及县级财政各5%),确保民生工程 “有底气”。同时创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 “以奖代补”“PPP 模式” 参与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农田建设专项贷款,引导村集体和农民通过投工投劳参与管护,形成“财政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七、巩义市如何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顺利实施?
通过“六个强化”确保落地:①强化组织领导,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专班,镇政府签订责任状,定期督导进度;②强化队伍建设,充实基层农田建设管理力量,开展技术培训提升专业能力;③强化规划衔接,与国土空间、水利、乡村振兴等规划“多规合一”,科学选址设计;④强化资金保障,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严格专款专用,确保每笔钱用在 “刀刃上”;⑤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北斗导航农机、墒情监测传感器等技术,建设智慧农业示范田;⑥强化监管考核,全程公开项目信息,引入第三方评估,对管护不到位的严肃问责,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受益一片”。
八、解读机关和解读人
解读机关:巩义市农业农村局农地管理科
解 读 人:陈墨
联系方式:0371-69589773